童话故事:钻石与珍珠

马上记住书斋阁,www.shuzhaige.com,如果被U/C、百/度、Q/Q等浏/览/器/转/码进入它们的阅/读模式展示他们的广/告,建议退出阅/读模式直接到原站阅读。

    在很久很久很久以前,树木会走路,星星会跳舞。有个女孩的母亲去世了,一个新的母亲前来,嫁给了她的父亲,还带来了自己的女儿。没过多久,父亲便随着自己的第一个妻子进了坟墓,身后只留下他的女儿。

    继母并不喜欢女孩,对其十分刻薄,她只喜爱自己的女儿,后者却粗野懒惰。一天,继母给了那位年仅十八岁的女孩二十美元,让她去买些药来。“路上别停步。”她说。

    于是女孩拿着二十美元的纸币,又因为路很长,她往手袋里放了一个苹果,接着便走出屋子,走向路的尽头,走向小镇的另一边。

    她看到一只狗被拴在街灯柱子上,因为炎热而气喘吁吁,十分不适,于是女孩说:“可怜的东西。”她给了它一点水。

    电梯已经停用。那儿的电梯总是停止运作。在楼梯的半道上,她见到一名妓女,脸颊浮肿,用黄色的眼睛盯着她。“给你。”女孩说道。她将苹果给了妓女。

    她爬上药品商住的那层楼,敲了三次门。商人打开门,一言不发地盯着她。她给他瞧了瞧那张二十美元的纸市。

    接着她说:“看看这儿。”然后她便忙碌起来。“你都没有打扫过吗?你的清洁用品在哪里?”

    商人耸耸肩。他用手指了指一只壁橱。女孩打开壁櫥,找到扫帚和抹布。她将盥洗室的水槽里放满水,开始清洁起来。

    等屋内变得干净些了,女孩说:“给我母亲要的东西。”

    他走入卧室,拿着一只塑料袋出来。女孩收起袋子,走下楼梯。

    “夫人,”妓女说道,“苹果很不错。但我伤得实在太重。你有什么药吗?”

    女孩说:“那是给我母亲的。”

    “求求你。”

    “可怜的家伙。”

    女孩犹豫了一会儿,将袋子给了她。“我想我的继母能理解的。”她说。

    她离开屋子。在她经过时,那条狗说:“你就像一颗钻石般闪闪发光,姑娘。”

    她回到家里,她的继母正在客厅里等待着。“药在哪儿?”她询问道。

    “我很抱歉。”女孩说道。钻石一颗颗地从她的双唇中落下,哒哒地落在地上。

    她的继母打了她。

    “啊!”女孩喊叫起来,一粒红宝石自她的嘴里落下。

    她的继母跪下捡起珠宝。“很漂亮,”她说,“是你偷来的吗?”

    女孩摇了摇头,不敢再开口说话。

    “你嘴里还有吗?”

    女孩摇了摇头,嘴巴紧紧地闭着。

    继母用手指和拇指掐在女孩柔软的手臂上,用尽全身力气拧了起来,一直拧到女孩的眼中开始闪动泪花,但她依然没有说话。于是女孩的继母将她锁在无窗的卧室里,令她无法逃走。

    这女人带着钻石和红宝石去了街角的艾尔家的当铺与枪械店,艾尔问都没问,就给了她五百美元。

    于是她派出她的另一个女儿去为她买药。

    这女孩是个自私的人。她看到狗在太阳下气喘吁吁,在确定它已被锁起,不会跟着自己之后,她用脚踢了它。她急匆匆地走过楼梯上的妓女身旁,等抵达商人的住处后,便用力敲门。商人看看她,她什么也没说就交给他二十美元。返回的路上,楼梯上的妓女说:“求求你……”但女孩甚至都没有看她一眼。

    “婊子!”妓女喊道。

    “蛇。”当她在路边经过那条狗时,狗说道。

    回到家后,女孩拿出药来,接着张嘴对她的母亲说道:“给你。”一只小小的色彩鲜艳的青蛙从她嘴里滑落。它从她的手臂上跳到墙上,挂在那儿,一眨不眨地盯着她俩。

    “我的上帝,”女孩说道,“太恶心了。”又跳出五只彩色的树蛙,还有一条小小的红、黑和黄条纹的蛇。

    “红底黑色,”女孩说,“是毒蛇吗?”(又是三只树蛙,一只海蟾蜍,一条白化的小盲蛇和一条刚出生不久的鬣蜥蜴。)她后退一步避开它们。

    她的母亲不怕蛇,也不怕东西,她朝条纹蛇踢了一脚,被咬到了大腿。她尖叫着踢打起来,她的女儿同样也发出尖叫,那是一声又长又响的叫喊,随之而出的还有一条健壮的成年蟒蛇。

    女孩,刚开始说到的那个女孩,她的名字是阿曼达,她听到了尖叫,接着又陷入寂静,但她什么也做不了,她不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。

    她敲打着门。没有人来为她开门。没有人说任何话。她所能听到的只有窸窸窣窣的声响,就像有什么巨大而无腿的生物正滑过地毯。

    阿曼达感到饥饿,饿到难以言表,她开始说话。

    “汝乃寂静未被掠夺之新嫁娘,”她开始说道,“汝乃静默与缓慢的时间收养之子……”

    她述说着,尽管这些话令她感到窒息。

    “美丽即为真理,真正的美丽——这是地上所知的一切,也是唯一需要了解的事实……”最后一颗蓝宝石掉落在阿曼达房间的木制地板上。

    接下来便是彻底的寂静。

    [1]阿曼达最后念的这几句引用自济慈《希腊古瓮颂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