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上一章:第2887章 要收敛(下)
- 下一章:第2889章 新农村的发展(下)
马上记住书斋阁,www.shuzhaige.com,如果被U/C、百/度、Q/Q等浏/览/器/转/码进入它们的阅/读模式展示他们的广/告,建议退出阅/读模式直接到原站阅读。
不得不说,人民群众的想象力,不是一般的丰富,李凡是这次拿出的方案,还真是不错。
先让陈太忠眼睛一亮的是,李村长提出了“阶段性”发展的口号,这就是一个很了不得的思路,是的,李村长没有一味地求大求全,而是走了“突围而出”的方式。
突围的方向,就是抓好现有的农牧业基础的同时,完善基础设施,这个基础设施,可不是修路什么的,而是说……要抓好配套设施的建设,比如说脱粒机、冷库之类的——甚至还要买一辆大卡车。
东临水的农副产品,从来就走不出红山区——甚至大部分止步于白凤乡,这就极大地制约了村子的发展,这道理很浅显:货物卖到乡里的利润,肯定赶不上卖进市里。
但是小农经济的情况下,指望每家每户都把不多的产品卖进市里,这也不现实,村里倒是有一辆大卡车,但那是两家人凑钱买的,帮凡尔丁拉水泥的,偶尔组织一趟往市里运货,收费可也不少——我们牺牲了自己赚钱的机会,乡亲们你们也不能让我们亏本吧?
这种情况下,货物装载量就上不去,也只有村委会出面搞,才能保证一定的货物运输量,李凡是甚至都想好了,忙的时候,这车拉农副产品,闲的时候去凡尔登拉水泥,补贴一点费用——相信吕老板会优先照顾的。
至于说冷库啥的,那也是以往大家吃了太多类似的亏,你没有冷库不能保存,那么丰收的时候就只能贱卖,明明知道洗剥过的鸡能卖得更贵,却是只能卖活鸡——杀了之后卖不了,那就白瞎了。
甚至,冷库需要承担相应的运行费用,李村长都想好了,不就是点电费吗?要是用的度数不多,咱用建福的电,用得多的话,索性直接上个发电机了,咱就靠着太忠库呢,还愁这一点水力?
李凡是的这点设计很粗鄙,甚至还可能动了陈主任的奶酪——他敢考虑不用建福公司的电,但是陈太忠从里面嗅出了一点不同,那就是大农业的味道。
一个小村子就想拥有相对完善的生产资料和体系,乃至于追求自己的销售渠道,这是了不得的设想,这是什么?这是自力更生的精神,这是自成系统的精神。
有人说地球村什么的概念,全世界是个完整的体系,每个环节追求专业就行了,盲目追求大而全是不对的,但是这理论看在陈太忠眼里,那是狗屁不通。
你有了……别人才不敢欺负你!这是陈某人两世为人以来,一直秉承的理念,各有所长是没错的,每个人专注于自己的特长也是没错的,这是一个分工越来越细化的年代。
但是只有自身的特长,而没有雄厚的基础实力的支持,那就是另一句话了——落后,是要挨打的。
而李凡是在这一点上,设计得真的不错,可以看得出,他确实是想做点事情,从村里实际的角度出发,搞出了这么一个方案。
然后就是一些其他的设想,关于特色农业发展的占大多数,其中有特色养殖,也有农家乐饭庄,还有一些大棚种植的构思——总之,东临水是个缺土的地方,从养鹌鹑到种蘑菇,大家的兴致都很高。
事实上,这些东西随便哪个村子都搞得起来——只要当地的水土不要存在太大的问题,放眼皆准的项目不会有,但因地制宜是没有问题的。
这就是李凡是设计的第一步,一个看似颟顸其实踏实无比的第一步,有了这一步,有了这些基础的东西,东临水才能往第二步上想。
其实,第二步也是第一步的补充,还是夯实农副业的基础,比如说吧,大家都知道刘老汉养鱼挣钱,由于他上心,所以鱼苗死得少——是的,这是个上不上心的问题,也适用于其他方面。
似此种种,实在是太多了,真的不一而足,还是那句话,贫穷是制约发展的根本,只要有资金去夯实基础,再精选几个小项目来做,突围其实并不难。
至于之前李凡是考虑的开小水泥厂,那就是第三步的事情了,用李村长的话来说,就是咱有余钱再搞这个,而不是搞赌博性的投资,家有余粮心不慌。
当然,要说彻底是赌博性质,那也不对,经过陈太忠提醒之后,李凡是专门找到了吕强,吕总略略错愕之后表示:我在白凤乡的产能也不可能再扩张了,你们要是想专门向我供水泥——就是说不自己销售的话,我还是乐于见到的,甚至我可以出人出力帮你修建。
而且吕总还说,未来几年国家会大力投资基建项目,水泥的需求量会因此而增加,所以你也不用顾忌太多,想上的时候上就行了。
但是李凡是认为,凡尔登水泥厂目前的销售状况一般,所以这个项目要往后放一放,等水泥紧俏的时候再上——毕竟吕总擅长借钱发展,压几批货款,村子里就有转不动的危险。
当然,他也不怕吕强真的不给钱,凡尔登水泥厂的大车还要过东临水呢,更别说村里能请出来陈太忠撑腰。
总之,想做点事儿不容易,可是既然有资金,又有陈太忠罩着,东临水村委会也有信心大干一场,提高大家的生活水平。
陈太忠细细地看完这几页纸之后,也是情不自禁地咋舌,“嘿,看不出来啊,李凡是你肚子里还有点花花肠子。”
“嘿,这是大家一块儿想的,”李凡是听见陈主任居然夸自己,黑乎乎的脸膛泛起了些许红光,“像李宝贵家老大……你那天见了,这些人都出了主意的,嗯,集体智慧的结晶。”
“啧,”陈太忠一时感触颇多,他在东临水驻村时间不长,但是对农民的心思还是有一定了解的,一时间他就想起了一个现象。
有那贫困户得了救济款之后,一家子胡吃海塞一顿,然后坐上车去县城里买彩票,中了那就发了,不中的话,走回家里该咋过就咋过,再等下一次的救济款。
当时陈太忠听说的时候,就觉得这农民……啧,太懒太不知道自爱了,有点救济款,搞一搞生产,发展一下,这不是挺好的吗?非要坐等救济?
但是看着李凡是设计的这些方案,他猛地意识到了另一个问题,懒惰的农民肯定是有的,然而……就那么一点救济款,够干什么呢?
落后的村子都存在一个共性,那就是消息闭塞,村民们都不知道该搞什么好,那只能有样学样,别人干什么挣钱,大家就一窝蜂去干什么,然后东西一多,价格就下跌……
所以没有发展的资金,固然导致了落后,但是还有一个根源就是,信息不畅通,你指望那些贫困户是多么了解市场需求,那是不现实的。
正是因为消息不灵通,看不到致富的方向,那点钱又是干什么都不太够,难免就有人生出自暴自弃的心理,久而久之……那就是过一天算一天了。
事实上,这个时候村委会能起的作用是相当大的,如果有一个有远见而且负责的村长,帮大家设计一条致富之路,群策群力的话,就有摆脱困境的希望——最起码,救济款买彩票的现象会减少。
但是,如果村委会主观能动性不够,只等乡镇上的政策,或者说村长只顾用村里的资源自己致富,不管大家的死活,想实现共同富裕那是遥遥无期。
李凡是这几张纸,证明大家还是有强烈的脱贫愿望,并且愿意积极地去争取的,而且以东临水那么封闭落后的一个村子,能拿出这样的一个方案,这说明人一旦看到希望,干劲儿真的不可小看。
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……也是任重而道远啊,”想到这里,陈太忠禁不住叹口气,他答应借的两百万固然是这个方案的导火索,但是也说明了以往村委会,并没有发挥全部的作用。
当然,做为一个村长,可以说有钱谁不会干啊?我们就是缺钱,乡里不给嘛,然而,你李凡是积极地找钱去了吗?在凤凰市你找不到我陈太忠吗?到最后,还是得我主动提出借给你钱,你才有了干劲儿。
基层的干部,这素质还真的是有待于提高啊。
所以从这点上讲,李凡是仅仅是一个合格的村长,而不是优秀的村长,不过不管怎么说,这几张纸让陈太忠很满意,他甚至考虑,这钱可以借得久一点,而不是三年就还。
当然,这个话他现在是不能说的,要不然对方没压力了,于是他点点头,“还行吧,我给你个建议,既然来省城了,除了农科院、林科院之类的地方,你俩也去农贸市场、水产、副食品批发市场看一看,摸一摸底细……带了多少钱来?”
“带了两千块,”李凡是小心地回答,“那个啥,刘老汉鱼塘那个手机……罚款我要到了。”
“谅他们也不敢不给,”陈太忠冷哼一声,可是想到这笔钱算是寅吃卯粮,他说不得又要点一下。
“对了凡是,这钱我一两天给你张罗到,但是难听话我说在前面……这是给大家发展的钱,你要是光想照顾自家,或者胡吃海塞,不到三年头儿上,我就要找你麻烦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