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789章 主流和边缘(上)

马上记住书斋阁,www.shuzhaige.com,如果被U/C、百/度、Q/Q等浏/览/器/转/码进入它们的阅/读模式展示他们的广/告,建议退出阅/读模式直接到原站阅读。

你来找我汇报工作?陈太忠听到这话,禁不住要微微怔一下,刘海芳你不但是区政协的,还是一个没岗的助理调研员,能汇报什么工作?

他跟刘海芳的第一次接触,还是在区长办公会上,后来几次也都是类似的场合,陈区长还真想不出,她能跟自己说些什么。

疑惑归疑惑,年轻的区长微笑着点一点头,“你这会儿来,也没吃饭吧?一起吃点。”

他的语气虽然是淡淡的,但同时也不容置疑,压根没考虑对方会不会拒绝,这就是久在上位者,不知不觉间会培养出的那种底气。

刘海芳敏锐地感觉到了这一点,不过她也没有介意,而是很老实地跟了进来,坐下之后,廖大宝来请示吃什么饭,陈区长点了几个菜,又要刘助调点了几个。

廖主任拿起菜单打电话去了,陈太忠坐在那里也不说话,刘海芳觉得有点不自在,她扫视一下院子,似乎是没话找话地开口,“花草都长得很好啊,陈区长喜欢这个?”

“由它们瞎长,”陈太忠很无所谓地回答,仙家崇尚自然之道,他院子里花草长得好,那简直是一定的,不过他也是让花草保持生机,蓬勃地生长,并不刻意去追求什么造型。

“比三号院子的花草,长得旺盛的多,”刘海芳微微一笑,这所谓的三号院,就是区政府拿出来接待客人的院子,小紫菱、凯瑟琳和邵国立等人,都曾经入住。

陈区长嘿然不语,这跟汇报工作没什么关系,他不想接话,也就不接了。

刘海芳说完之后等了一等,发现区长没什么反应,说不得又微微地摇一下头,“不过茂盛归茂盛,长得还是有点凌乱,要是能日常多维护,会更漂亮的。”

“自然就好,”陈太忠不以为然地回答,然后从口袋里摸出烟来,自顾自地点上,吐出一口烟雾,“平常也没这个时间,区里每天多少事。”

“找个人来帮着修剪一下,花不了多少时间,”刘海芳笑着回答,“您是区长,有很多大事等着您决定,这种小事,选对人就行了。”

开始引申了吗?陈太忠心里暗哼一声,不管多么云山雾罩的聊天,也是为最终目标做铺垫,他之所以没什么表示,无非就是等着对方自己先说出来——他不想让自己显得不稳重,掌控全局的人,有资格等对手先亮牌。

不过,看到一个女人家都这么绕圈子地说话,他又生出了点不耐烦,索性单刀直入地发问,“似乎有所指……你今天找我来,是要汇报什么工作?”

“是我近期做了一个北崇未来两年发展的规划,”刘海芳微微一笑,拿过旁边的手包,翻腾一下摸出一叠纸来,足有近二十页,她递了过来,“肯定难免疏漏,还请陈区长斧正。”

“未来两年的规划?”陈太忠接过稿子,信手放在一边,继续喷云吐雾,“这个……刘调有心了,主要偏重于哪方面的?”

“主要是应用,”刘海芳见他没有直接翻看,心里暗暗地松了一口气,“区里最近发展势头很好,但是在我看来,有些项目有继续深挖的潜力,还有些方面,政府这边重视得不够。”

“先说一说重视得不够的吧,”陈区长对后一句表示关注。

“比如说区里打算搞的村村通,村民对此并没有非常迫切的需求,”刘海芳开口回答,“绝大部分村里都有卫星电视,接个分配器,一个天线带十来户人家很正常,其他村民还可以跑到邻居家去看……村村通电视,不如村村通电话。”

这话可不仅仅是简单的建议,陈太忠听得很明白,这村村通工程,并不是“区里”打算搞的,而是阳州市打算搞的,还就是陈正奎的意见。

村村通电视,就能把党的政策带进千家万户,同时还能丰富群众的业余生活,陈市长好歹是团省委出身,搞一些这样的政绩工程,没有任何的问题。

阳州这么大,全面铺开搞这工程,经费和人力上也有点吃紧,市里就说了,下面的县区可以先自己上,所花的费用,回头由市财政补贴。

陈市长依旧是优先照顾花城和明信,但是他也强调了,其他县区支付的费用,市里也认,甚至出了红头文件,要当成大事来办——只要费用是合理的,市里最少补贴百分之六十。

当然,许诺是许诺,能不能到账是另一说——市里扣下县区的钱不给,需要理由吗?拖上几年很难吗?但是,既然有文件,这个事可信度就很高了,尤其是对上北崇这种刺头,补贴的比例可能不会很高,可绝对不会不给。

所以阳州的县区,现在都在考虑搞这个村村通,连敬德都在规划,没错,市里只会出一部分钱,但这个工程是市里倡导的,这就是有了名义,可以打着市里的幌子赚钱——至于说县区财政能不能承受,谁会考虑这个。

敬德的“怜香惜玉”那不是白叫的,奚玉奚书记还就是喜欢钱。

至于说北崇,谭胜利最近也在为这件事上蹿下跳。

所以刘海芳这么说,相当于直接抵触陈正奎的意见,当然,她的抵触是起不到什么效果的,但这起码是表明了立场——她跟陈市长不是一回事。

再有就是,刘助调强调了通讯的必要性,电视是单向接收,而电话是双向的,不但能传达信息,也能将村民的疑问传递回来,而接电话的人可以将答案反馈回去。

“村村通电话,比通电视更有意义,”刘海芳说了几句之后,做出总结,“像将来娃娃鱼养殖等项目一旦推行开,更需要及时沟通的渠道……救治不及时,或者是有传染病,通知不及时,导致一些严重后果,对一般农户来说,基本上就是灭顶之灾。”

“嗯,”陈太忠点点头,他对农村通讯的问题,还是相当重视的,所以他知道,北崇三百多个村子,通了电话的不到一半——诚然,没通电话的村子,一般都是三百人以下的小村子,但是绝对人口数也有三万多。

相较而言,没通电视的村子就少多了,买个接收卫星电视的锅,也不过是几百块钱的事儿,但是谁有钱装得起卫星电话?

不过他对刘海芳的说辞,还有一定的置疑,于是就问一句,“村村通电话,线缆是个大难题,不像村村通电视,架个基站能解决很多问题。”

“有四百五十兆的农话,也是架基站的,据说这个波段,还在军方那里做了不少工作,”刘助调准备得很充分,并不为这个问题所困扰,“那些欠发达的村子,很多人想打电话都不知道打给谁,但总是有消息灵通的人……一个村子,起码通三四部电话,是很有必要的。”

说到这里,她看年轻的区长一眼,“区长你搞过手机,应该知道这个四百五十兆农话吧?”

“唔,”陈太忠点点头,他还真知道这个无线农话,但也仅仅是知道而已,相关细节不甚了了,总算还好,廖大宝端着饭菜上来了,“先吃饭吧。”

不管怎么说,一个区政协的助理调研员能说出450M的无线农话,还是颇令陈太忠吃惊的,要知道,虽然这正是无线农话兴起并趋于成熟的时候,但熟悉它的人,大部分还是电信行业的,地方上的行政干部,还真的很少有人能讲清楚无线农话的好处。

而且相对而言,北崇实在是太落后了,无线农话在阳州都没有多少,大家对它的认识,只是一个比较高的天线——仅此而已。

可刘海芳竟然知道,无线农话,可以理解为基站,这已经超出了大多数人的认知。

饭桌上,陈太忠也是一边吃,一边很随意地跟刘海芳聊,刘助调明显地对酒不感兴趣,大约是因为陈区长和廖主任都喝酒的缘故,她也斟了一杯慢慢喝。

喝酒是次要的,关键是推杯换盏之中,大家可以在言谈中,观察和品味对方。

所以陈太忠就发现,这个刘助调对北崇的了解,远超过一般的干部,她对北崇的发展,也有一套自己的见解,而且这个见解相对比较激进。

她认为北崇无须太考虑大气候,立足于自身,认真发展自己就行了——这年头说来说去,发展才是硬道理,其他都扯淡。

陈区长喜欢这种论调,发展从来都不是千篇一律的,要讲个因地制宜,而且他更喜欢能坚持自己观点的人,对于体制里的干部,想做到这点,真的不容易。

尤其难得的是,刘海芳对北崇的民情和现状摸得非常透彻,一开口就言之有物由表及里,而在他印象中,刘助调可是阳州市区的人,能对北崇如此熟悉,想必是下了大功夫的。

“刘调你的这些说法,有点欠缺大局感,”吃喝了二十来分钟之后,陈区长笑眯眯地表示,“山头主义严重……这个不好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