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上一章:蕅益禅师论语禅解为政第二
- 下一章:蕅益禅师论语禅解里仁第四
马上记住书斋阁,www.shuzhaige.com,如果被U/C、百/度、Q/Q等浏/览/器/转/码进入它们的阅/读模式展示他们的广/告,建议退出阅/读模式直接到原站阅读。
【孔子谓季氏,“八佾舞於庭,是可忍也,孰不可忍也?”】
【禅解】
卓吾云:季氏要哭。
【三家者以雍彻。子曰:“‘相维辟公,天子穆穆’,奚取於三家之堂?”】
【禅解】
卓吾云:三家要笑。
【子曰:“人而不仁,如礼何?”人而不仁,如乐何?】
【禅解】
世人虽甘心为不仁,未有肯甘弃礼乐者。但既弃仁,即弃礼乐,故就其不肯弃礼乐处唤醒之也。
卓吾云:季氏三家,哭不得,笑不得。
【林放问礼之本。子曰:“大哉问!礼,与齐奢也,宁俭;丧,与其易也,宁戚。”】
【禅解】
“俭”,非礼之本,而近于本,故就此指点,庶可悟本。
【子曰:“夷狄之有君,不如诸夏之亡也。”】
【禅解】
此痛哭流涕之言也。呜呼!可以中国而不如夷乎?
【季氏旅於泰山。子谓冉有曰:“女弗能救与?”对曰:“不能。”子曰:“呜呼!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?”】
【禅解】
卓吾云:季氏间之,不胜扯淡,便是夫子救季氏处。
【子曰:“君子无所争。必也射乎!揖让而升,下而饮。其争也君子。”】
【禅解】
“必也射乎”,正是君子无所争处。
【子夏问曰:“巧笑倩兮,美目盼兮,素以为绚兮。何为也?”子曰:“绘事后素。”曰:“礼后乎?”子曰:“起予者商也!始可与言诗矣。”】
【禅解】
“素以为绚”,谓“倩”、“盼”是天成之美,不假脂粉,自称绝色也。
人巧终逊天工,故曰“绘事后素。”后者,落在第二义之谓。非素质后加五釆之解。
“礼后乎”者,直斥后进之礼为不足贵,亦非先后之后。
卓吾云:与言《诗》,非许可子夏也,正是救礼苦心处。
【子曰:“夏礼,吾能言之,杞不足微也;殷礼,吾能言之,宋不足微也。文献不足故也。足,则吾能微之矣。”】
【禅解】
无限感慨。
【子曰:“禘,自既灌而往者,吾不欲观之矣。”】
【禅解】
方外史曰:禅自白椎而往者,吾不欲闻之矣。教自击鼓而往者,吾不欲听之矣。律自发心而往者,吾不欲观之矣。呜呼!古今同一痛心事,世出世法,同一流弊,奈之何哉!
【或问禘之说。子曰:“不知也;知其说者之於天下也,其如示诸斯乎!”指其掌。】
【禅解】
程季清曰:“王者于天下大定之后,方行褚礼。尔时九州之方物,毕贡于前,历代之灵爽,尽格于庙,可谓竖穷横遍,互幽彻明,浃上洽下,无一事一物,不罗列于现前一刹那际矣。示天下如指其掌,不亦宜乎。”
方外史曰:既去“不知”,又“指其掌”,所谓此处无银三十两也。
【祭如在,祭神如神在。子曰:“吾不与祭,如不祭。”】
【禅解】
“与”,许也。“祭如不祭”,谓无诚心之人,故夫子不许之。
【王孙贾问曰:“与其媚于奥,宁媚于灶,何谓也?”子曰:“不然;获罪於天,吾所祷也。”】
【禅解】
卓吾云:媚,便获罪于天矣。
【子曰:“周监於二代,郁郁乎文哉!吾从周。”】
【禅解】
花发之茂,由于培根,礼乐之文,本于至德。至德本于身,而考于古,即是千圣心法,故“从周”,只是以心印心,又“从周”,即从夏、商,即从太古也。
【子入大庙,每事问。或曰:“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?入大庙,每事问。”子闻之,曰:“是礼也。”】
【禅解】
卓吾云:只论礼与非礼,那争知与不知。
方外史曰:不知便问,是孔子直心道场处。若云虽知亦问者,谬矣!
【子曰:“射不主皮,为力不同科,古之道也。”】
【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。子曰:“赐也!尔爱其羊,我爱其礼。”】
【禅解】
子贡见得是羊,孔子见即是礼,推此苦心,便可与读十轮佛藏二经。(二经明剃发染衣者,不论具戒破戒,乃至不曾爱戒,亦是佛弟子相,决定不可毁辱。)
卓吾云:留之,则为礼;去之,则为羊,故云“其羊”、“其礼。”
【子曰:“事君尽礼,人以为谄也。”】
【禅解】
于三宝境,广修供养,人亦以为靡费者多矣,哀哉!
【定公问:“君使臣,臣事君,如之何?”孔子对曰:“君使臣以礼,臣事君以忠。”】
【子曰:“关睢,乐而不淫,哀而不伤。”】
【禅解】
后妃不嫉妒,多求淑女以事西伯,使广继嗣之道,故“乐不淫”、“哀不伤”。若以求后妃,得后妃为解。可笑甚矣。《诗传》、《诗序》皆云“后妃求淑女”,不知紫阳何故别为新说。
【哀公问社於宰我。宰我对曰:“夏后氏以松,殷人以柏,周人以栗,曰,使民战栗。”子闻之,曰:“成事不说,遂事不谏,既往不咎。”】
【禅解】
哀公患三家之强暴,问于有若,有若对曰:“惟礼可御暴乱”。此端本澄源之论也。今云“战栗”以敬神明,似则似矣,然未能事人,焉能事鬼?未知敬止工夫,安能大畏民志哉!
卓吾云:实是说他,谏他,咎他,亦是说哀公,谏哀公,咎哀公。
【子曰:“管仲之器小哉。”或曰:“管仲俭乎?”曰:“管氏有三归,官事不摄,焉得俭?然则管仲知礼乎?”曰:“邦君树塞门,管氏亦树塞门。邦君为两君之好,有反坫,管氏亦有反坫。管氏而知礼,孰不知礼?”】
【禅解】
一匡天下处,是其“仁”。不俭,不知礼处,是其“器小”。孔子论人,何等公平,亦何等明白。盖大器已不至此,况不器之君子乎?
【子语鲁大师乐,曰:“乐其可知也:始作,翕如也;从之,纯如也,缴如也,绎如也,以成。”】
【禅解】
乐是心之声,闻其乐而知其德,故“翕如”、“纯如”等,须从“明德”处悟将来,非安排于音韵之末也。
【仪封人请见,曰:“君子之至於斯也,吾未尝不得见也。”从者见之。出曰:“二三子何患於丧乎?天下之无道也久矣,天将以夫子为木铎。”】
【禅解】
终身定评,千古知己,夫子真万古“木铎”也。
【子谓韶,“尽美矣,又尽善也。”谓武,“尽美矣,未尽善也。”】
【禅解】
觉浪禅师曰:此评乐,非评人也。盖《韶乐》能尽舜帝之美,又能尽舜帝之善;《武乐》能尽武王之美,未能尽武王之善。舜、武,都是圣人,岂有未尽善者。
方外史曰:王阳明谓金之分两不必同,而精纯同,以喻圣之才力不必同,而纯乎天理同,此是千古至论。故孟子曰:行一不义,杀一不辜,而得天下.皆不为也。是则同,亦是此旨。
【子曰:“居上不宽,为礼不敬,临丧不哀,吾何以观之哉?”】
【禅解】
即是吾不欲观之意,非是观其得失。